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招聘  >  硕士研究生招生  >  正文

环境科学硕士学位点简介

发布时间:2010-11-24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环境科学专业是针对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利用强度的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科学理论研究储备严重不足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的背景下建设,并于2006年批准为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起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人才在环境保护行业、大型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以及教学和科研单位发挥着应有作用。

该学位点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和环境信息系统,现有硕士生指导教师7人,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4名,博士学位3人,年龄多在33-50岁之间。成立以来,共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发展规划研究项目(973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内蒙古人才开发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厅,内蒙古教育厅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国外及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近200余篇,并有多篇被《SCI》、《EI》、《CA》等权威刊物收录。到目前为止,共培养硕士生16名。课题内容涉及自治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本学科获得奖励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励,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等。本学科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如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

经过多年的建设,各研究方向已经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形成独特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化学特性与环境行为、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化、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3S技术)和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成为一个跨学科,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 环境化学

研究大气、水、岩石(土壤)各圈层的化学组成、污染物在各圈内的形态转化、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阐述典型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氮磷等在各圈层间的迁移、转化及归趋过程中的化学过程、化学行为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友好材料在有机合成中应用研究及蒙药中化学成分研究均具有特色。

该方向在研项目包括:内蒙古西部水域颗粒物与沙尘对磷的吸附-解吸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内蒙古西部沙尘与黄河颗粒物中可转化磷的研究(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11020214));聚乙二醇/超细粉煤灰/稀土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10048);黄河沉积物对生源要素磷(P)的吸附-解吸研究(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PFOS)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内蒙古段黄河沉积物对生源要素磷(P)的吸附与解吸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蒙药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200408020216)(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蒙医特色疗法——蒙药中微量元素化学形态与生物活性研究(2008050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苯酰基化反应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Jzy08023))等。

(2)环境生态学

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化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3S技术)和模拟。 主要研究受天气、土壤、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人为活动综合影响的陆地生态系统C、N循环与痕量气体(CO2、CH4、N2O等)排放过程;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模拟。

该方向在研项目包括: 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维持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106805(973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项目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开放基金(LAPC-KF-2008-03):内蒙古典型草原草地退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中澳合作项目:中国西部草地可持续发展(CIAR:LPS/200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1014):面向气候变化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动态模拟研究。

(3) 环境信息系统

环境信息系统是以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为对象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应用于环境资源调查,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等领域,成为一个跨学科,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研究领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支撑下,在资源与环境遥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防灾救灾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学科优势。 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1014):面向气候变化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动态模拟研究。

人才培养

本学科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要求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的进展与动态,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较深入地了解环境科学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独立从事环境科学的基础研究,具有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和一定的创新意识,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胜任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高等学校教学工作。

关闭